7/24/2017

D3 小三峽

已漸成習慣,旅行中醒來,不想起身,總隨手拿起一旁的相機,對著眼前取景。因著行李遺失,這套白衣卡其褲的行程是白天穿晚上洗,那穿什麼睡覺呢?



五點多醒來,衣服全乾,褲子還是濕的,旭日在山凹間隨船忽隱忽現。
應已進夔峽,因為赫色的水流更急了,衝撞著船身打轉,想到今日的重頭戲小三峽,心深處隱隱悸動著。 


長江三峽這段旅程共計五天,今天是第二天,雖與過往的歷史景致謀合處不算多,但兩岸風光還是有可觀處。拿了救生衣在此下船換小船嚴整以待準備進入小三峽。小三峽是進入巫峽前的重頭戲,位於長江左邊的大寧河分別是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



看看屋頂上的灑水裝置,挺克難的,不過很環保,想必是取自小三峽的河水。



十點鐘太陽熱力十足,十幾人一條小船,前後兩位船夫,用的是動力傳,不知能否看到拉騫的經典畫面。江水還是濁的,以前的大寧河水是翠綠的,現在的汙濁係因長江水患河水倒灌影響的,之前還不覺得苦,等太陽漸漸大起來,開始疑惑我們真的要在這河上待到下午四點嗎?


一開始還有風,然後汗就不知不覺不斷滴下來,既想看風景又熱得躲到棚底。沿途上都是這樣的簡陋小船,而從船夫個個只著內褲,可想多熱啊。

過了一半路程,發現小三峽沒書上所形容的那麼險惡奇峻,所有的歷史年年在變,旅遊書快可以套用盡信書不如沒書了。水位很低,這裏大轉彎過去就是雙龍鎮,放我們下來用餐,休息,另一種說法就是shopping time


也些地方已遷村,這些簡陋的竹棚都是臨時人家,最後亦會沉於河水中

一點半上小船準備回維多利亞號,等候的當兒,一位年約14、5歲的少年,跨再船與船間遞過一顆小石頭說要送我,一霎那猶豫起來,接或不接?不接怕傷了他的心,接了又怕是兜售伎倆接下去又要扯不清,最後還是接下來,小朋友還站在船外,但手頭上都是大鈔無適當的零錢,只好裝作不知端坐起來,之後朋友進來,同樣又遞了石頭,朋友這大富總算解決了難題,一出手給了5元,小孩霎時笑開了嘴。




在小三峽旅程中,最令我放在心上的是這些吊橋,似乎不少座,看看它的自然輕巧及弧度,我覺得就是藝術品,不知大壩啟用後會不會拆掉,當時不覺得,此時整理起來倒覺珍惜,能拍紀錄片更好。

 綿羊崖,不用多做解釋,就是狀似綿羊,這點命名絕活兩岸倒是不謀而合。村子拆了,暫時就如此過吧。


村子拆了,暫時就如此過吧。

小船頭無遮棚,視野遼闊,最佳vip位置,朋友說他上次來這位船夫需索20元,原來如此,剛剛船夫確實也暗示過了。

長江三峽上有很多三國的故事,但場景已隨著大壩進度,多數沉入水中。牆上一個個四方洞是古時的棧道,想像利用這些洞架出道路來,古人的冒險精神比我們強多了。

有時看山,有時看水,到水道變窄時,就看看岩石的肌理。這一帶山勢較緩,算是墾植區吧,但從細碎的塊狀,想必也是很辛苦,不過在視覺上卻是不錯的景緻。
要與自然搭配,這樣簡簡單單素素樸樸就夠了,不用太多的花樣及設計,那真是汙染。看到這座橋,正式宣告小三峽之旅近尾聲。離開小三峽,由此浩浩湯湯進入巫峽,據說兩岸景點極多,屆時會左右忙個不停。

這會兒大家全聚在楊子江酒吧,解說員也就位。總算可以專心賞長江。看到一片綠意似乎很幸福,仔細瞧橋好像沒啥作物,而且運輸也是大問題。這段真是忙碌,一會兒看左邊一會兒看右邊,只見照相機拍個不停,事後看看洗出來的照片真的不知如何對位。


有句很有名的詩「除卻巫山不是雲」,解說員說我們的運氣不錯,雖然只有薄薄一層霧氣,但還看得到山頭,據說巫山終日氣候變幻無常,山頭常是雲霧繚繞,話雖如此,但看這些照片,我真不知那個山頭是巫山。不過很酷的是正談到要進入巫山範圍,突下起一陣太陽雨,沒人要錯過巫山,還是冒雨出去拍照。出了巫峽,大伙兒給說個不同停的解說員熱烈掌聲。由重慶下來是下行,船行較快這趟只要一個半小時,據說從武漢上行而來,要五個小時呢!


雖然不能說是災難,但又有狀況出現,船行中,突傳來廣播說:因水位高漲,船無法行駛到武漢,明日會停在大壩,再搭車到武漢。沒想到行李遺失的事還沒解決,竟又來新狀況,說實話,根本都忘了行李遺失之事。初聽有點愕然,隨即照吃照喝照睡。
前方是眾船停泊

 回首,近黃昏,來時路的群山顯得沉靜安詳。

由於無法到武漢,為了湊足旅行天數,船不再往下走,全暫時停在這,且看它如何變出其它旅遊把戲。首先是上岸看歌舞表演,女子柔情,尋常歌舞,但其中有一場划龍舟表演,演員中一名老者,活潑生動,令人印象深刻。吃飽喝足,到房裏繼續聊,結束話題,洗了個澡,裹著浴巾看鞏俐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