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2010

在北京,無關北京的女人與女孩之我同意

 
崑曲「怜香伴」宣傳劇照,

據說北京常有台灣不易請到的表演團體,在北京的七天,想說晚上應該找幾場表演看看,問365租屋的接待小姐,哪裡可以看到演出資訊,她說,出地鐵路上就有海報。

北京地鐵確實便利,每日來來回回,卻看不到幾個讓人驚艷停下腳步的設計,說起來,台北捷運好看多了,海報宣傳也出采多了。忘了在哪個地鐵站,第一個吸引我停下腳步的是保利劇院演出的崑曲「怜香伴」,導演關錦鵬,清初文人李漁之作。

保利劇院可以說是久仰大名嗎?不知是否有誤的印象裡,好像在拍賣市場買下兩件極具意義的文物,應該是動物的頭部作品。

其實這張海報設計還好,這樣的特寫本就吸睛,但讓我想買票進場的另外一層潛意識是,想彌補未能在2004年觀賞青春版的崑曲《牡丹亭》。
張小虹說:「看青春版的《牡丹亭》很是憂傷,在青春等同於生理年齡的舞台上,所有的人生階段彷彿都僵硬得不能隨情感而流轉,過去的就無法再重複語迴出。(張小虹,感覺結構,2005)」,可是我就是想看這齣演員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演出。
張小虹說的有其道理。看華文漪或張繼青的杜麗娘,情感及身段的翻轉許是更動人更有層次,可是每當我拿起望遠鏡拉近時,還是有些唏噓。而白先勇當初推出青春版的《牡丹亭》,也正不忍這已有400年歷史的優美劇種,在年復一年只有白髮觀眾的沉滯裡漸漸流失。

張小虹談這齣戲的另一個「女孩與女人綜合體」的觀點,有點傷感的餘味,卻讓青春已逝的女人身上這張皮囊,承載著豐富的時間印記。她說:「小兒女的青澀嬌態疊印在成熟風華的唱腔與身段表演之上,她們是女人與女孩的綜合體,時間不在是線性,青春總不曾消逝,只是悄悄折疊進身體的記憶之中,呼之欲出,不是因為歲月不饒人,而是感念那藏在女人身體想像中的女孩,從來不曾死去。(張小虹,感覺結構,2005)」

這是真的,「那藏在女人身體想像中的女孩,從來不曾死去。」你應該感覺得到,不管你現在在哪裡,青春的不能自己,偶而會探出頭來。

事後在798藝術園區和安妮畫廊的負責人聊起,才知這齣戲有兩晚是男旦扮演,隔天地鐵站上再看一次,果然是有些不一樣--人實在很容易受到暗示。這齣戲最後還是沒看成,原因後續說明。

5 則留言:

jennifer 提到...

blogger這個新版本的編輯超不順手的!

yasmin 提到...

多摸幾次就熟啦 XD

lily 提到...

看這篇文,想起1982年由盧燕、歸亞蕾、胡錦等名演員演出的〔遊園驚夢〕,一查資料,居然發現孫維新也有參予演出,真是太驚訝了!(對於他的演出完全沒有留下印象)孫教授可是少數被Mr.Jason認可的帥哥,聲音富磁性非常好聽,可惜歲月不饒人,現在也是中年略發福模樣了~

jennifer 提到...

我是插圖的部分搞得很麻煩,
不過有新的設計功能還沒玩,
也許可以改善目前的頁面寬度~
你已經開始玩起來了喔

jennifer 提到...

lily,
你說的這一齣是不是舞台劇?
如果是的話,
我也看過呢~
哇~我們這麼久之前就友交集呢!

這齣戲現在在我腦海裡
也只剩一個畫面
黑暗的舞台上
演員在不同的高度空間裡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