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2007

她叫我「歐巴桑」

京都車站玩自拍

上次有人這樣叫我,約是年初的時候,事後還當笑話講給同是聽。

昨天等大樓電梯,門開,老人、小孩,加一個約20多的小姐,還有塞著滿滿的家具。

電梯外的我,剛從頂樓曬衣下來。

「歐巴桑,我們剛剛搬來,樓層是要怎麼按。」很想飛踢她。

時候到了嗎?歡迎來到「OBS」的世界。

日日照鏡的我,不易察覺自己容顏的改變,而在他人眼中,二、三十年的歲月,很清楚。

其實,「那是我嗎?」最近常在對他人的凝視中出現。

昨日關西機場等候Check in,看著行列中某些容顏,我檢視著: 「那是我嗎?」「還是那一個?」………

這是趟不負責任的旅行,連思考都停止,所以連電話都懶得打。


回家來一通報平安的電話,沒人接,打給小弟。
「阿嬤過世了。」 小弟說他是在香港接到消息的,
而我呢? 彷彿是在京都某處找尋方向的市街上。

阿嬤算高壽,
走了一個「資深歐巴桑」, 一個「新手歐巴桑」正在上路,

盡頭就在不遠處, 還有一些風景要看, 「加油囉。」

12/01/2007

無關山水的花蓮記憶

五漁村(Cinque terre)於義大利西北沿海,
所謂五漁村,沿海岸的五個小漁村,
安排得宜,可以一天健行走完,
進入這段行程要買門票12歐元,
為了深入不同景緻,
還要買一日券的火車票行走這五漁村之間。
蘇花、花東景緻不輸這裡,
但卻無法有這樣的規劃,賺這無煙窗工業的錢,有點捶心。



一直有個潛藏心底的遺憾,
就是沒到花東定居。
好多可能、好多希望,
~~~滑掉~~~

健行蘇花,近距離伴海行,也是想了好久,
喔!這次時空的當下應該有十年前了吧,
十年前的想了很久。

幾個年過30的女子,
已忘了行走途中的心情,
但記得亞士都特別的生日蛋糕及合唱,
那個接受祝福的女子,
應該會看到這篇網誌吧!
沒錯,就是你,別懷疑。

抵達花蓮那天,
抵不住體力的疲乏,
大夥兒決定到亞士都奢侈一下。
有點嘗試性地向經理表示有人生日,
嗯!有可能送蛋糕嗎?
「經理,會有生日快樂歌嗎?」
「對不起,沒有」經理憨憨地
「那麼,經理自己唱好嗎?」我玩笑道

經理離開後,談笑繼續,就在餐敘近尾聲時,那個憨經理笑著走過來,
他手中手裡拿著切半的柳丁,剖面上放著幾顆櫻桃,還插了一支蠟燭。

全席愕然。

憨經理站定,
回頭招呼三位國中年齡的女侍,
請她們獻唱生日快樂歌。

不知這情景是否會留在那三個獻唱的年輕女侍者記憶裡,
但我,還是想起了,
關於花蓮,
沒有山嵐
沒有雲氣。

11/25/2007

不寫的權利重於知的權利


民國79年朋友在九份買了一間小四合院,那段時間幫忙蓋房子,
閒時就上去發呆強說愁,伴隨詩意的氛圍,是驅趕不盡的跳蚤。
整理雜物,發現幾段有趣的文字:

記者有「不寫的權利」,應該比讀者有「知的權利」更重要。

出現在民國79年5月,
是在「陳亞敏編著~! 新聞採訪作業實例 ☆. 聯合報社出版76年8月出版」之下,
上面那段文字已經無法確定是我的眉批,還是這位記者書中的引用,放眼現在那些八掛胡說八道的記者動不動就說:「觀眾有知的權利」,有格的記者應該也可以說:「我有不寫的權利」,不過說這句話的前提應該是,我也有可能丟工作的機會。

連日豪雨,地下道及腿肚的積水,見人以小推車載人短短數十公尺,一人一元,一段上下班的巔峰時間,賺了四、五千元。

出現在79年6月
光鮮亮麗的上班服,就要毀於一時無法消退的積水?
這主意真好,不知現在是不是還有人如此,但這種豪雨,也算可遇不可求,無論如何,佩服。


鐵板上吱吱作響,一塊鱈魚冷冷地丟在上面,想起海洋,想起牠在海洋的情形。

出現在80年8月
有時看到以前的文字,好壞其次,而是那時候的想像及創造力,已經不是現在這種社會化後的思考所能抓到的延伸及情緒。現在,我吃鐵板燒,對於板上的鱈魚,我只會思考新鮮與否,絕不會聯想起這條魚曾經自由自在的海洋。而挫折的是,知道失去想像力的自己還在困獸猶鬥。

11/18/2007

No, This is for me.《竊聽風暴》


影片 《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2006)
導演 賀克唐納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

「要送人的嗎?要不要包起來。」 店員問。
No, This is for me.」衞斯勒回答。

是我過度解讀嗎?怎覺得衞斯勒的回答,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驕傲。
要是一位重量級作家在書的首頁向你致敬,怎能不有一絲的感情呢?

11/10/2007

這個死同這個生《色‧戒》



離開瘋狂電影的某個年代後, 影像還是閒來無法放開的選擇, 但看完就藏在心中; 不像那時密密麻麻記在筆記裡, 彷彿旅行時到此一遊的心情, 唯恐遺漏任何點滴時光, 而這一刻不見了的具體, 將是個不得了的消失。

10/23/2007

空氣的味道



最近買了MP3, Transcend T.sonic 630, 為這個2G小白,我第一次網購, 然後上癮,又買了DVD Player。
2G小白開唱那天,Giant老藍身上, 除了承載一具恐龍身材外,還多了位貴賓, 「Yoga之音」--目前看來,他會常駐2G小白的星光華廈裡。
很快地,幫「Yoga之音」找了些會唱歌的左鄰右舍, 有小野貓、雷光夏、張懸、黃大煒、陳亦迅(醫神)….. 還有一些讓歐巴桑我平靜戾氣的電影原聲帶, 我知道Yoga喜歡「醫神」, 但不知道其它的喜不喜歡, 我也知道,這些鄰居裡, 沒有他喜歡的陳綺貞, 沒辦法,有時手頭總是有些不方便。
「Yoga之音」不像鄰家那麼乾淨、華麗,尤其是安靜, 每次拜訪, 總會聽到雜亂的聲音, 神奇的是, 這些聲音竟然會帶來一些雜亂的影像, 混合著熟悉的氣味;
聽「愛你嗎」時,
每次唱到「I love you」前, 會出現「噹」的一聲, 那是一個三心二意的評審決定給分了。
聽「你把我灌醉」時,
想起那整夜無法成眠的一晚, 一堆人擠上無名, 分享Yoga 和黃大偉聯合演出那令人無法平息的激動。
聽「愛已成往事」時,
前奏混雜著京劇花臉的唱腔和那一句「宥嘉,我愛你」, 有著黑色喜劇的荒謬, 我會想到我娘, 因為我母親就住在今晚的演出地點板橋。
聽「你是我的眼」時,
不假修飾的「氣」音, 就清清楚楚地吐在耳邊, 我眼也不眨地盯著螢幕, 就怕漏失了什麼。
聽「我是一隻魚」時,
想的是前一刻宥嘉從廁所出來, 臉上還掛著淚, 鏡頭take到背影, 他的手朝身上擦了擦, 徬徨的身影,看來脆弱。
還有好多聲音, 在2007年春、夏之際發生, 儘管充滿雜訊, 卻已是勞不可破的一張綿密的網,
空 氣 般,揮 之 不 去。
在專輯二發行前, 相較完美收音的專輯, 這些比賽或活動演出時的聲音, 依然充滿豐沛的感染力,
這情感從何而來?
近日讀「衛浩世 (Peter Weidhaas)」《憤怒書塵》,其中一段文字:
於是,一個碰杯敬酒的氣氛形成了。 當時的世界又回來了, 它的氣味、它的聲響、他的期待。 我就坐在我自己的身邊。 我向前望去, 在葡萄酒、伏特加和黑牌威士忌等各種牌號的酒瓶後面的鏡子裡, 看到了他也坐在那裡。 是的,儘管不完美,但MP3裡每個聲響, 包括不屬於音樂的那部份, 都令我懷念, 我看到自己就坐在那個客廳、那個廣場。
是的,儘管不完美,但MP3裡每個聲響, 包括不屬於音樂的那部份, 都令我懷念,
我看到自己就坐在那個客廳、那個廣場。

10/17/2007

三部輕電影

最近看了三部電影:

1、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A very long engagement



8/31/2007

忘年交









「忘年交」很喜歡「戲弄」動物


和忘年妹及另一位朋友在東海書苑,朋友說:「吳哥已經不能爬上去了。」

「還好,我們爬上去過了。」心想,而且還是落日黃昏和日出光芒兩種不同的時刻。










我和「忘年交」搶到小吳哥最佳觀日處--雙腳懸空

出發前沒去預期,但吳哥窟的佛像及環境氛圍,仍然超出想像中的閒適美好,此行旅伴足足小我20歲以上,甚至出發前,和忘年妹還只是點頭之交,談話次數掐指可數,常態預測,這種相處的「窒息程度」勝過和全然陌生的人同行,因為必然存在「客套指數」的摸索等待。










金邊回吳哥窟途中by pin.apple 吃完豐盛的早餐就要回台灣

不過,好的旅點選擇是成功的一半,因為吳哥窟是定點式的旅行,至少減少了點與點間「移動」可能造成的摩擦,不過七天我們還是挺忙的,換了3間民宿,但都在方園可數的範圍內,其中一天半旅伴還跑去金邊。

怎也沒想到回國後,和這個20出頭的年輕人竟然愈混愈熟,成為生活中「惠我良多」(尤其是電腦和體力方面的活兒)的忘年交。

陳小姐,別懷疑,就是你


這個禮拜已經在東海書苑「牽拖」兩晚了,
照目前的進度,可能還要有一整天要「彼此敦促」,但還是要勉力而行,這樣旅行的期待,才更具誘惑力以及推力(或拉力?)。

8/27/2007

滿園風雨只有我們的假期

「漾」的內部陳設

817日(週五)原預定帶潔到花蓮,
國小的最後一個暑假,趕在
國中開學前去happy

結果「聖帕颱風」來攪局,難得的假期,我們決定執意前進,

只不過從花蓮改到北投洗溫泉

8/26/2007

存在的我‧不存在的空間

一日遊tour領隊,心焦地問我:
「Where is your daughter?」
他口中的 daughter,
是小我兩歲的旅伴--
下車時賞他兩個白眼。
2000年11月18日和友人到尼泊爾旅行,回來後因加洗照片沒法立刻拿到,聽到要再等幾天,心情竟然若有所失。

之後,對這樣的心情,突然覺得有點好笑。中年了,走了之後,誰還會記得你、懷念你?那時剛好看完鹿野忠雄的「山雲蕃人」,不知為何就有紀錄的念頭,想為這些照片留下文字記憶,再次和友人分享共有的記憶。

無所謂記不記得,不斷有東西在流失,想寫就寫,想記究記,也不喜編年式的規矩,我願像是與過去隨機對話,像在老榕寄樹下,有空進來喝杯水聊聊天,想到哪說到哪;有人看、沒人看,也不重要,橫豎沒電腦之前,也只有自己在看,或是根本也不太有機會回頭看。

這個blog空間根本不存在,因我敲下鍵盤而有了對我自己而言的些許意義,但它是脆弱的存在,可以預知的是,它會在某個無法預知的時刻,突然消失或就此停止。

8/25/2007

2213快回座,電影要開演了

2213是我成為八又二分之一非觀點會員的編號,一個租借藝術電影的據點,
九年前初遇,還來不及投入,它就消失了, 而我也在異地生活的調適中,離電影愈來愈遠……。

8/20/2007

失落的記憶˙「霧中風景」











Peruia的霧說來就來 奇旺的霧

尼泊爾的霧

隱藏在電腦空間一處無人為意的角落,我發現1997年2月20日,看完「霧中風景」的心得,安哲羅普洛斯導演,不想做任何更動,以下就是那時的紀錄。

8/19/2007

看看這樣的美術設計—義大利觀視(1)

沉浸在晨霧中的Peruia

喜歡旅途的夜晚,梳洗就緒,躺在床上拿起遙控器,開始展開探索。
聽不懂的語言、看不懂的事件,但逃不過的喜、怒、哀、樂。
此時,我不得再度膜拜「數位相機」,因著數位相機的隨機紀錄,
讓我再度體會攝影的樂趣,但又不受影像的控制。

在異地看電視,視覺及情感都很直接,
不管我白日看了什麼,
電視裡的「當地人」透過廣告、戲劇、新聞,
告訴我一個不同於白日所見的「當地人」。










Peruia的夜晚,
一開始吸引我的是這個節目的舞台設計,
繽紛又透明的設計,
完全不同於國內的電視,
一個國家市民的美學素養,
從大眾媒體的視覺即可虧見。
在美術設計之後,我的相機就一直沒停下來,
節目很有趣,好像是透過情境設計,來問小朋友的問題,
這些學齡前的小孩,一個個簡直可愛到不行,
有人小鬼大、有天真爛漫,每一個鏡頭都捨不得放棄。



















8/14/2007

很自然就熟識了


素琴出書了!

「法蘭西時光」是她和四個朋友的法國之旅,這是她的第二本書,如果沒記錯,出遊法國應該比第一本書「漫遊陽光西班牙」來得早,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我們第一次見面,她的法國旅伴也都同席,雖是首次見面,卻已如相交已久的好友。在此之前,我們只是虛擬網路空間的交換旅遊資訊的網友。

素琴從我在旅遊討論區關於葡萄牙的訊息尋找而來,最後我們雖未能同行,但緣於共同的旅行興趣,很自然就熟識了,這似乎是喜歡旅行的人的特質。

初識時,原以為只是個愛旅行的人,沒想到她的旅行是伴隨著揮灑的彩筆,也很「小人」地以為就如同我兒戲般帶著素描本打發時間,沒想到她竟然是位開過畫展的專業,最後,更令我驚奇的是,她的正職是反差極大工研院研究員。

素琴的旅程中的水彩描繪,總能那麼適切地捕捉到當下空間的氛圍,當你定定地望著扉頁的繪畫,時間彷彿也跟著凍結,至於文字,是溫暖的,深切的。

歡迎你來認識我這位溫暖的朋友-----
典型上班族的生活旅行家
工程背景的繪畫與文字創作者
來自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的研究員
學化學卻是玩電機
拿畫筆又是寫創意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裡
總是能抓住機會快樂作夢去
現在的工作:節約能源技術研究
過去的繪畫展出:國內外西畫個展及聯展多次
曾經出版的書:《慢遊陽光西班牙》
未來的夢想:認識更多的美麗世界
------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介紹


素琴的部落格,有更多生活以及旅行的感動。
http://www.wretch.cc/blog/huangsuchin
素琴的水彩畫,羨慕。

羊眼人生

黃昏經過青海路、文心路口,紅綠燈停下等候,一旁7-11店門前發現這個景象!

一隻羊!

下班時分,人車聲喧囂的時刻,下著微雨,所有機車騎士都像右看,不可置信地看著這一幕!

這隻羊口鼻被罩著,看起來挺凶悍的,一地「藥丸」,敢情在這已待了一陣子。

這羊是什麼身分?

寵物?食物?


這麼奇異的景象,在太原路上也看過,

那是一隻豬!

一隻肥到無法想像的「巨豬」!

綠燈亮起,主人牽著牠幾乎要拖地的身軀,危顫顫地晃動著過馬路,

然後令人失聲大笑的景象出現,

巨豬走到一半不走了,急得主人在馬路中央猛力拉扯著。


說到肥,曾在位於市民廣場旁一家畫廊櫥窗看過有趣的展示,

大理石雕塑出的圓滾滾身軀,如動物般四肢著地,

不知創作者的原意,但看起來很愉悅,令人想親近。

我是個極懶散的人,連自己都懶得照顧,常常想不透這些對寵物付出全心照顧的人,

我真的敬佩。

8/05/2007

夏天過去了


11年前的草稿,
那時的立誓,
已經都放下了,
沒有想要成為甚麼的自我追尋,
但依舊有新的矛盾,
矛盾於
不該這麼無為啊。

--------------------------------

夏天來了,


剛經臥層過


要有自己的生活,

出來的才有自己的東西

無須預支成熟世故
人生諸多經驗
讓他自然在該來的時候來
強說愁





Last Order


這個夏天告別出奇的多。

是永久的告別,
告別的訊息出現在早餐的桌面上,
這些人與我沒有直接關係,
但在久遠得已經泛黃的記憶裡,
他們曾經時刻存在我的生活裡。


楊德昌,他早在地理空間上已經離去,但隔著海總是等待且關注著他時斷時續的影像發展,獲得坎城影展導演獎的「一一」,終究無緣在台灣得見,隨著6月29日的辭世,也就跟著塵封—在心底。

柏格曼,不管懂與不懂,當時幾乎看完所有他的電影,片名取得那麼好,由不得你不升起崇敬之情。一直以來,不懂西方人面對死亡為何那麼冷靜,彷如完成儀式般,「死亡」,應該是在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從他的影像之中咀嚼出來的味道吧!7月30,楊德昌之後,柏格曼也走了,不過,享年89歲。

安東尼奧尼,他的電影看得不多,但與他同時崛起的義大利電影,卻也未曾錯過多少,7月31日,在柏格曼之後,安東尼奧尼也走了,享年95歲。

可以預期的未來,我曾經熟悉的人物,终將依序告別歸於塵土,用死亡為某個時代畫下句點,這之中我們都將難以倖免。這些曾經舉足輕重的導演連續向我們說再見時,不知為何想起「Last Order」這句子,那是超級星光大道最後決賽林宥嘉選唱陳奕迅的歌,說一個男人在酒吧的「Last Order」,我不知在英語世界是否適用在面對死亡,很難吧!死神總是突如其來,就算預知,又能奈何,也許漠視,更能歡顏已對。

同樣在七月,在報紙及電視上看到報導Fred的消息,Fred生病前後斷續上過他的英文課,認真熱誠,記得在醫院裡他曾說過,只要可以,將選擇繼續上課,不待在病床上。後來不再上課,也斷了消息,沒想到竟在電視上得到持續的訊息,也許已預知死亡,但很高興在這一刻,看到Fred身旁有摯愛以及學生們環繞的祝福,誰知道呢,在我們無法探知的神秘處,也許有另一股抗衡的力量在滋生。

無所不在的小宇宙

我為你的舉止著迷
我想彌補你的慾望。
死亡就這樣輕輕過去了。

07/04/26 侯孝賢 咖啡時光

07/09/05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人從來沒有過真正的獨立,人們透過互相觀察、監視、影響…..
------p28 貢布羅維奇<費爾迪杜凱>

8/02/2007

你家是什麼顏色--義大利(3)


阿城說:
整個義大利就是一種遺產轟炸,每天躺下去腦袋裡轟轟的,好像睡在米蘭火車站」。
這話不假,從米蘭火車站出來,那沿途的畫作,都令人不自主地360度轉向,下意識地唯恐漏掉什麼。

「不可以這樣。」
我告訴自己,文字不是唯一認識城市的方法,而且,我是來旅行的,不是嗎?在可以的選項內,我情願以一知半解的輕鬆方式,給「可能」更多的空間。

威尼斯附近的小島,多數人知道比較大、以製作玻璃文明的Murano,相較之下,Burano名氣似乎小了些。轉到Burano前,不知這是個啥島,所以第一眼看到幾棟有顏色的房子,有點不可思議地拍個不停,等走得更深入時,才發現更繽紛的色彩,興奮之心整個從心深處蹦發出來,怎麼會是這樣?!

書裡有歷史,我懶得看,但記得一段不知哪來的敘述,這小漁村的顏色是為了出海返家的船隻而漆,讓漁人在返航進入水道前,能很快地從顏色認出自己甜蜜、溫暖的家。
對於這個小漁村,我一直有個未解的疑問,到底誰來決定該漆什麼顏色的家?

8/01/2007

小小策展人乖乖

「策展人」,好大一個頭銜,但加上「小小」二字,依多年的「小人」心態,已經確見是一場 陪小朋友玩耍的活動,小弟一家子報名北美館「我也是博物館小小策展人親子工作坊」,順便邀為姐的我,想當然爾,是幫忙帶小孩囉。

報名說與「法國龐畢度中心合作推 出兒童教育展,特別規劃「國際兒童藝術節」,邀請臺北市立美術館與義大利里沃利當代美術館(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of Castello di Rivoli)、伊斯坦堡現代美術館(Modern Art Museum of Istanbul)同步舉辦親子活動」原以為會有藝術家一旁指導,結果不然,藝術氣質雖無增長,但美術館空間的氛圍終究還是不一樣。

活動給了大小不一的幾個紙箱,紅、黃、綠三色膠帶及一把剪刀,然後就要我們依帶來不用的玩具思考主題,原來這樣就開始「策展」,望著乖乖帶來不到10件的玩具,且多為車輛及槍枝的小男孩玩具,三個陪玩的大人你看我、我看你,腦袋「空白」了幾分鐘後,決定跟著感覺走,當長型的紙箱立起來後,放上麥克風,耶!這就是塔台了—機場的概念也就此延伸。

老實說,機場放車、飛機都沒問題,可是…Kiroro、小盆栽、貼有大家恭喜的小燈籠,還有一把好大的槍怎麼處理?最後,這把槍成為「Johnson Airport」的大門,把Kiroro放在小盆栽裡,就是「JohnsonLand」,幾個紙箱就是「飯店」和「國際旅館」,很寒酸但具體而微的機場就此克難完成,而且竟然就在展示場的最顯眼入口處!

這趟回台北,特意從火車站沿中山北路走到美術館,這條路是記憶深處非常重要的畫面,我人生的重要階段日日由此經過,國賓飯店、台泥大樓、大同公司、圓山,記憶由此延伸淡水、北投、陽明山、內湖,很多眼淚、歡笑、青澀,當時的世界末日,現在看來已經淡得只剩「想不起來」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