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2018

偶而還是要「滾石不生苔」一下


沒想到運動路線愈來愈遠(說運動誇張了點,就是活動筋骨,走走跑跑的),這中間的演變爾後詳述,先說說上個月因走某條每次去靜宜機車經過時不時會瞄到的步道指示牌,有天午後心血來潮決定去探探,而這一探,就探出「都會公園」這個點來。
一直以為都會公園也不過就是看夜景的地方,在這之前,也就只是機車停在都會園路上,幾分鐘時間瞧瞧,從來沒往兩旁走去。這誤解在這次的心血來潮踩點後打開了視界,原來它不只是公園,比刻板印象中的公園大多了,芬多精當然也多了。

因為是從台灣大道上去,一開始是從後門進去西側,算是公園遊客路線,跑了兩三趟五個彎道的步道路線後,有天改從西屯路上去,轉換口味走下東側的陽光草坪,這裡就是單純的路徑加上滋意橫生的植物,更加安靜,於是路線就從西側轉到東側(東側很適合黃昏時面向夕陽冥想)。

因為無法以慢跑的方式走動,所以總是在行走中組合各種方式提高興致,總之不管暖身或是跑步、慢走,希望總時數在1H之內。今天的組合如下:
一開始當然走的是最下端的柏油彎道,幾個小彎道後可接到香草蜜源植物區,香草蜜園區到底由右轉停車場接上可行駛腳踏車的路面,由此環狀連到跑步起點。



這樣一趟下來也要30分鐘,之後赤腳走在連結各個植物區的路徑,粗糙的方塊磚所延伸的路面,不平的磚面不像健康步道那麼尖銳,剛好適度地摩擦著腳底。路徑交錯間,偶而也要經過柏油鋪面的主路徑,沒想到看似平坦的路面竟然比這方型磚還要刺腳。


然後,想每次認識一種植物,今天是台灣原生種的樟樹。其實也不算陌生,但偶而還是會停頓一下,決定要認真地增加點基礎,那種根生的直覺的。












就這麼點時間,回到原點,非遊客的運動居民都回去了,太陽漸漸熱起來,深深吸口氣,久違的滿足感,西屯路回家路上,停在FM station麵包店前,今日早餐就在此滿足吧。

以後就這路線,順道探索中科附近的早餐咖啡店,手機停了解約了上網,之後的早餐就真的要伴書香了。
 今日份的運動音樂糧食---馬世芳「耳邊風第二集」--少年樂迷之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