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2011
2/27/2011
D12 舒適宜人的Udaipur
在lonely planet 當道的年代,自助旅行要前一天預訂住宿總是無法如意。13小時不得好睡,巴士載還是暗黑的清晨時分抵達Udaipur,完全摸不清身在何處,生存機制很快就上來,拉住一位西方女孩問她是否已找到住宿,然後跟她同一台計程車到Pushkar,老闆揉著惺忪雙眼安排了一間雙人房後,很快地不見蹤影。
2/26/2011
D11 在Jasimer關於聲音的聯想
Jaisalmer 有金色城市之稱,最重要行程是到沙漠safari,我沒參加。
清晨05:45醒來,在印度Shive Guest House醒來,不可思議地想起那木錯,那是距拉薩一、兩個小時車程的高山湖泊。
睡不著,想了一下,應該是潛意識地想起安靜,那幾千公尺的湖泊上,任何聲響似乎瞬間都立刻被消弭—除了十點後遊覽車陸續上來。今天應該是在印度的第九天,從德里—阿格拉—Jaipur—Jodhpur,在到今天的Jasimer,幾乎有點是被聲音追著跑的。
我不會說它是噪音,這無時不在、堂而皇之的聲響,是生活的需求、信仰的力量以及喜悅的組合體,但「它」真的太不可思議,它似乎永遠不眠,此刻這間位在城堡中心,在加上四周有著較高建築圍繞的民宿算是安靜多了,但聲音仍然穿過千年、百年的歷史磚瓦,慢慢遊蕩過來。
當然,24小時裡,聲音之間還是有換手的時候,我想,如果以後想起印度,每天七點左右日出時雀躍個不同的鳥叫聲,應該是最美的晨起問安,然後想起時不時群集飛過的小小剪影。
到底有多少聲音呢?回教早晚五回的祈禱不說,清晨的鼓聲、汽車的啦叭聲、人力車的鈴鐺聲、類似嘟嘟車的richshow,結婚的喜慶音樂、鐘聲,還有無處不在的「Where are you from?」然後連珠炮地自問自答:「Japan、Koren、chinese…..喔,台灣!!nice place, I ove Taiwan.」不過關於「台灣」二字的發音,可比歐美的老外正確多了。可能這些年台灣同胞教導有方,別在copy歐美老外那沒有四聲平仄的腔調回應,當有人問起你打哪來時,正確地告知,二聲臺,一聲灣。
很差的方向感,所以都認這個牆上塗鴉轉入民宿。
今天要搭夜車離開前往Juaipur,之後的行程可能就要進入另一個不同氣氛的空間,可能往北、可能往南、也可能往西~~
對於巴士的夜車我是有點忐忑的,13個小時躺著,可是這段路程太長了,又不想在已經待過的Jodhpur過一晚,當然還是可以拆成兩段,有個一兩個小時的停歇,但我必須老實說,夜晚的印度城市,你只會更加迷失在聲音裡,方向感是不存在的,也許到時還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找到正確的路離去。
早知道,旅遊門診時,請醫生開安眠藥還比那一堆止瀉藥來得派得上用場。
看到這情景,老闆,可以來一盤炒高麗菜嗎?再一次高唱台灣好。
2/25/2011
2/24/2011
2/23/2011
2/22/2011
D7 Jodhpur,藍色城市
本來計畫Jaipur之後的城市是Jaisalmer,但買不到車票,便改到Jodhpur。火車誤點兩小時,也沒甚麼地方可去,就坐在下月台走出去的地方,動也不動,於是,這段期間只有兩個角度的照片,一是月台樓梯下來,二是右轉的廊道。
2/21/2011
2/20/2011
2/19/2011
D4 泰姬瑪哈陵之衝刺心情
搭上嘟嘟來到泰姬瑪哈陵,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走起,找到入口處開始排隊不久,就有當地人靠過來說多加多少錢可以不用排隊,照以前的態度應該是不會裡的,但這次人多且只有這麼一天,多家的錢也不多,半信半疑跟著他走,竟然可以進來!
2/18/2011
D03 德里-- 阿格拉
2/16/2011
D2 曼谷匆匆深夜抵達德里
就現在的時空來說,這樣的天數去印度真的不夠,但當時應該是很想很想去了,而所能搜到的資料也就是金三角,2021/5/25,開始回寫2011年印度金三角的回憶,D1台北—曼谷 18:20 / 20:50,廉價航空硬是在曼谷過了一夜,絲毫無任何移動的感受,但這天拍的市景卻很有感覺。
2/06/2011
節奏
罌粟花後方應該是午後一群好友在金門大橋公園彈彈唱唱,我現在連這樣的鏡頭都不太敢正面拍了。
在這兒,這畫面也許司空見慣,可是,親眼見到,還是覺得太「給力」了。
昨午從金門大橋公園的加州博物館搭上5號線回市區,開著開著司機突然停車,站起來嘴巴說著一長串話,右側綜、橫兩排三人座及二人座上的人都站起來,司機隨後將椅子往上推收起,從那一長串英語中隱約聽到輪椅二字,原來他已經看到前方有殘障人士。
司機收好椅子後回駕駛座繼續往前開了一下後停住。老實說,我很好奇那位殘障朋友如何上車,當然也沒那麼二百五跑到前面看,但看那位殘障朋友操縱著輪椅上車,後退、轉彎,像車輛倒車入庫,穩穩停在剛剛三人座的長椅空間裡,全車乘客都很安心自在悠閒地等著,殘障朋友也沒甚麼急著停好的神情,大家都很靜心,有一刻拿著相機的手很癢,但還是忍住。
趁大家把注意力放在正上車的殘障朋友身上時,趕緊拍下這個多功能的空間。
我觀察著這位朋友輪椅後背的裝備,掛著的背包有水壺、有書,還有一台手提電腦…….,然後司機又停住了!這位殘障朋友笑著說:「前方又有一位殘障朋友要上車。」哇!這也太熱鬧了,正想著司機要去哪喬第二個輪椅座位,緊鄰的前方三人座的人已經站起來,我這二人座也趕緊站起來。
看這情形,更好奇這巴士設計到底可以容多少殘障座位。往後站了一會兒總算有空位可以坐下,把相機悄悄拿出來,很想拍下這麼落實殘障福利的設施,拍張背影應該不會有甚麼侵犯吧!相機拿在手上,天人交戰著要不要舉起。
這時候~~~~~~啊~~~~討厭的乾咳又來了,這種密閉空間裡喉嚨癢起來的咳,常常是一發不可收拾(沒錯,到舊金山就感冒了,不是那種筋骨痠痛的感冒,所以除了前兩天「失聲」以及隨後並不是很頻繁的咳漱外,蹦跳如常,沒有甚麼不適),實在止不住咳,一看巴士停住,立刻衝下車--------------------乒碰!擺在腿上stand by的相機應聲落下。
走下巴士,不敢立刻面對現實。搖了搖,有很「精彩」的沙沙聲,看來凶多吉少,打開鏡頭蓋,掉下玻璃碎片,心一緊,等掉光~~~好險,是護目鏡,但鏡頭蓋也壞了一邊,動不動就掉下來!以我這種粗心健忘的行為,天保佑能讓鏡頭安然回到台灣,再去補買鏡頭蓋~~
對了~節奏,在舊金山已經一週了,深深感受這城市的舒緩節奏,從票券的設計(竟然要我們像刮刮樂那般,自己每天刮一格,我就是搞錯了遊戲規則,七日券卻只能使用五天,一個快節奏的城市,無不想辦法把所有東西集中在一張卡上,斤斤計較如何讓時間更經濟,哪可能如此)到今日得見殘障輪椅上公車,都是需要耐心和時間的。我無法想像這樣的情形可以出現在台灣,有些事情就算有心,但客觀環境卻不見得讓人如願,城市如人,其實也有些宿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