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2010

建築的消失,記憶的蒸發

劉若英的新專~十五歲的自己,放上來是讓畫面好看點,與內文無關


好久沒有像今天這樣,啜飲著咖啡,仔仔細細地閱讀晨報,報紙更是難得地沒有觸目驚心的首版,或是令人倒胃的政治新聞,反倒有幾則令人發想的新聞。

「我是中文系不是字典系」,中時今日關於facebook各種五花八門的社團的報導,其中這個社團簡直是說到我的心坎裡了,原來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此困擾。

加入社團、也是中文系畢業的網友君君說,朋友每次遇到不會念的字就問她,如她不會就被說「你是中文系耶!」,「這種被當成字典的經驗,中文系的人都討厭吧!」中時/唐鎮宇/台北報導

我以前碰到這種情形,懶得多說,總是開玩笑地回說:「你搞錯了吧!我是邊疆民族學系的。」這個社團的圖示改編「葉問」海報,寫著「莫問」,不錯、不錯,中文系也是有幽默感的。



還有一則是曾有的一塊過去場景,又要被剷掉了。

「重建街」是淡水僅存唯一的老街,端午節過後就面臨拆除命運。當地居民在「臉書」(Facebook)上號召上千網友,今日下午四點「站滿重建街」合照,風雨無阻,為百年老街留下最後一道身影。中時/朱立群/台北報導

繼淡水小火車被拆除後,重建街也將在端午節後動工拆除,記得趕淡水最後一班列車,那張紀念郵票還在,「站滿重建街」不是本人風格,但看看吧,也許還是會抽個時間留下最後一眼,送行去吧。

關於記憶場景的消失,這棟建築相對之下,似乎幸福多了。

被視為台灣大學重要歷史建築的「洞洞館」,其中兩棟即將於七月拆除,原址改建為人文大樓。台大學生感懷之餘,模仿電影《送行者》為往生家屬洗身的儀式,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洗淨建築的每一個角落,用抹布擦遍每一片琉璃瓦,二十九日舉辦肅穆的
「告別式」,送洞洞館走完最後一程。

「送行者」中的「淨身、妝點、告別」,為的是讓生者面對即將消逝的記憶的恐懼,並再次認識亡者。



他們將從洞洞館身上拆下來的物件,在三層樓的建築上策畫了「洞洞館計畫」,看文字上的報導,好美的送行,展至六月廿八日,地點為台大舊哲學系館。

其實今天中時的頭版是iPhone 4G即將上市,為何我這不追求3C創新產品的人,對這消息竟然敏感起來?因為最近計畫要來買手機,但基本上用途只在接、收聽的人買這~~~太浪費了吧!

蘋果iPhone4G即將亮相,通訊行業者表示,加計水貨,全台蘋果第三代iPhone已銷售超過三十萬支,保守估計,約有三分之一機主會為了搶鮮,在年底前換機,屆時將有近十萬支iPhone舊機流入二手市場,棄機潮一觸即發。

從事二手機交易逾五年,北市某通訊行老闆小P說,自傳出4G將上市消息後,要賣第三代iPhone(包括3G及3GS)者,只能用「暴增」形容,其中不乏品相良好,幾乎九成九新的超新二手機。
是的,我就是想撿二手機,可是忍不住再重複一句--但基本上用途只在接、收聽的人買這~~~太浪費了。真的還是浪費,但理由有二讓我考慮買iPhone二手機,一是目前在用的這支實在爛到不行,其設計完全超出「我」的超做邏輯,物極必反,讓我思考決定徹底升級一下level,另外一個理由是,從報導中看來,哇,價錢也「落」太大了吧,基於無法根除的貪小便宜心態,決定深入觀望。

還有,聯合報上洪蘭從科學的角度,研究追蹤腦部的活動:中年其實是人生的顛峰,這篇真是深得我心。

這個實驗證實了哈佛大學以前看到髓鞘會隨著年齡一直增加的發現,這所謂「中年的智慧」(middle aged
wisdom),也跟「柏林智慧專案」(Berlin Wisdom
Project)所得到的結果相似。「人到中年」並沒有那麼灰暗,相反的,實驗指出中年其實是人生的顛峰。

只節錄這段比較白話的,關於科學的研究,我其實也是跳著看,很奇怪,有些關鍵字很自然地自己就會自動跳出來,在適當時候輕輕地拍拍你的肩膀:加油。

接下來就是不太有關的閒聊,關於周杰倫和劉若英以及之前才去過的北京,就另闢文再聊,最後有一則很感官衝擊的展示,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覺得很棒,不過電子報上找不到這則新聞,記得是一隻北極熊吞噬歐巴馬。

5/28/2010

那是跳脫了為「自治」所侷限的真實西藏

「外面的世界 很精彩 也很無耐」 -- 拍下這張照片時,早餐最後一口蛋尚梗在胸口,窗外正傳來公安不耐的催促喇叭聲。


是的,我把西藏看小了,被那張該死的行政地圖所誤導制約。

5/26/2010

第一塊浮現的拼圖


要多久遠方才會出現煙塵,出現陌生的面孔,就僅是一、兩秒 之間,也足夠期待,關於西藏,總是先浮現這些模糊的身影。

西藏歸來,有人寫著很想念拉薩的藍天。
關於我在這趟旅行中「藍天」那塊拼圖,其實出現得更早。

5/17/2010

兩個月的變化


北京首都機場,很舒爽的建築設計


香港飛回台灣的班機上,身旁坐著老榮民。起飛時,熱心地指著要我看窗外香港夜景,問我一個人旅行嗎,然後說這是第五次回山東老家,距離上一次有十年了,這趟回去,變了好多,跟以前不一樣了。

一樣是北京首都機場,不過重點是出發前一天和和小小到NOVA新買的小筆電,此型用得非常順手。
單單這趟兩個月的旅行回來,居家附近街頭巷尾的景觀,都無法避免的有些微的改變,何況十年間,而且是近十年!兩個月後,體重很明顯地瘦了,雖然忘年妹說,看起來整體沒差,但至少那條閒置五、六年的牛仔褲,這兩天輕鬆地穿上了。

不過,不變的還是她的盛情,感謝昨晚的家鄉味火鍋進補,樂觀的相信,這一周應該就可以回復到兩個月前的豐腴了。

這兩個月還變了甚麼?
youtube的版面變了!
一掛的電腦防毒軟體到期了,
小公園前的畸零地圍了起來,聽說要蓋房子!這是個惡耗,我看不到公園了。
管理室變了空間擺設,管理員換人了。
電梯換了感應卡,害我到家那晚背16公斤重的背包爬上四樓。
陽台的植物如預期地多數「自然辭世」(雖然交代了忘年妹,但不強制性),很驚訝地發現小小太陽花竟然還奄奄一息趴著,趕緊澆上水就是一朵好花。

陽台上萬枯叢中數點紅,好強的生命力。
還好那輛全身嘎吱響的腳踏車還在;

依舊還可以在50嵐早餐店點到培根蛋餅和少糖的咖啡,配上過期的壹週刊;

太懷念台灣這種便宜、好吃,又有氣質的早餐店
默契咖啡還在,而且似乎熱鬧了些,小小攝影展在牆上掛著,不變的是我怎麼還那麼多話:「容我刻薄一下,好做作的心態和取景」,忘年妹習慣地笑笑不睬我;
莊園的咖啡依舊飄散著,老闆娘的頭髮長了,意外地是一張清秀的瓜子臉;熟練地拿出電腦、找報紙、到後院伸懶腰用力大咳,熟悉的閒逸,彷似這兩個月的旅程奔波不存在似的,耽於安逸,真的易於忘事。

兩個月似乎就在這一兩天消逸於無形,想著如何找出那根線頭,回到勁風吹襲的後藏阿里,回到一波五六七八折的川藏公路上,而且,我到現在還不知道到底哪一條是雅魯藏布江,我可憐的地理常識,早封存在「背多分」的那個年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