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部小說改編為電影「險路勿進(No Country For Old Man)」
今早陽光明亮,暖得不像冬天,令人有點不安的暖冬,報紙說北極海冰形成時間延後,迫使一些饑餓的北極熊以幼熊為食物。
自相殘殺的情景,在昨天的《長路》閱讀上,令人坐立難安,幾度闔上書本,又再度打開,想要有個心安及希望,不忍有絕望的殘念。
作者柯曼‧麥卡錫 (Cormac McCarthy ),被喻為海明威與福克納的唯一後繼者,如果是這樣,書裡那種儘管「長路無盡」卻仍堅持著的巨大力量,也許有若干聯結吧。
但~是我老了嗎?看著這對父子在沒有時空、沒有顏色的、沒有食物的大浩劫後,模糊往南行途中(其實連往南行都不是很確定的旅程,就只是有個生存的希望寄託)面對的不僅是寒冷與飢餓隨行,更恐懼的是來自「食人」的威脅。
作者非常鉅細靡遺地描述其中細節,我被迫身歷其境地看著慘劇的上演,十幾頁,二十幾頁,三十幾頁….一百多頁,竟然是無止盡飢餓及被啃噬的恐懼,老實說,我是為了祈求一點希望和力量才看到一百多頁,然後真的是再也無法多讀一字一句,甚至覺得連閱讀這些情景的發生,都是一件多麼殘忍的行為。
我終究沒一字一句看完,一百多頁之後,很快地速讀翻到最後一頁,竟然還是~~「長路無盡」,父親死了,小孩將信將疑地跟著一個家庭繼續往下走………..。
啊~找不到作者要給的力量,而那樣的世界,當下卻也以不同形式預言著。
~~~~~~~~~~~~~~~~~~~~~~~~~~~~~~~~~~~~~~~~~~~~
【為了你,在這個早晨醒來,是我這輩子最勇敢的事。】
這是一個關於「相信」與「希望」的故事。
故事的開場,設定在大災難發生的數年後。
孩子出生的前幾夜,不知名的災難改變了世界的樣貌。
舉目所見只有冰冷的雨雪、無盡的黑暗,再不見清朗日光或蔚藍天色。荒蕪嚴寒的末日,道德淪喪,善惡無分,吞噬弱者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人性與尊嚴在此灰色煉獄裡蕩然無存。
一對父子在文明的廢墟間踽踽獨行,往南方海岸去尋找一線生機。孤獨的漫漫長路上,空氣是灰濛的,地面成灰,滿目瘡痍,眼前不見任何生物的蹤跡,唯有困頓
凋零、無數死亡,然而父親仍教導孩子,要記得那個曾經有夢、有故事、有海洋綠樹的世界,要留守心中對於美與善的顧念與堅持……
當家園崩毀,人類滅絕,食物匱乏,只剩少數倖存者時,我們能殘害他人生命以求自保嗎?我們所仰賴的那些美好的價值和道德觀,將是延續性命的阻礙嗎?
麥卡錫在構思多年之後,以最精煉的字句織就,寫成《長路》一書,表達他對環境以及對人性的關注,也是獻給全世界的一首優美輓歌。
------網路書店的介紹
6 則留言:
咦?我知道的「險路勿近 NO Country for Old Men」劇情跟「長路」這本書的情節完全不搭輒耶~
浩劫之後,恐懼是吞噬人心的最大淵藪~
書上是這樣寫,改編成電影可能又增加了一些「可看性」。
我在看的「煎熬」過程中,就有想過拍成電影可能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完全交代,這部小說很有畫面感,但忠於原著可能不行。
「險路勿近」是前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講的是一名冷酷殺手,真的跟父子俩沒有任何關係耶?!!!
想說~這也差太多了吧。
再仔細研究一下,完全是我的錯,是我指鹿為馬啦。
險路勿近是作者另一本書,而有這樣的誤解是出版社封底的推介安排~~
戈馬克‧麥卡錫 Cormac McCarthy
長路
No Country for Old Men﹝電影「險路勿近」原著小說﹞
就是以上安排,讓我將兩本著作當成同一本,還好貝姊契而不捨一在疑問,要不然我可能在下某個場合出糗了。
剛在開眼電影網發現的消息,這本書的確改編成電影~
《末路浩劫》(The Road)
從影多年的維格莫特森演技倍受肯定,卻一直沒有什麼得獎命,直到前年才靠著《黑幕謎情》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在美國文學名家Cormac McCarthy和新銳導演John Hillcoat的加持下,《末路浩劫》可說是他最接近小金人的一次,就讓我們為他加加油吧!
這原著看得我焦躁不安,
進電影院可能還要一番掙扎~
幾天前在長程客運上看到
~再續幸福三目町~
竟然在小說家拿起電話準備芥木賞的揭曉時斷片了~~
一直懸念著,不過從之前的節奏和手法,大概應該也可以拿捏個接下來的劇情大概。
然後發現阿基里斯與龜,竟然也看過了~~~~毫無印象~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