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07

忘年交









「忘年交」很喜歡「戲弄」動物


和忘年妹及另一位朋友在東海書苑,朋友說:「吳哥已經不能爬上去了。」

「還好,我們爬上去過了。」心想,而且還是落日黃昏和日出光芒兩種不同的時刻。










我和「忘年交」搶到小吳哥最佳觀日處--雙腳懸空

出發前沒去預期,但吳哥窟的佛像及環境氛圍,仍然超出想像中的閒適美好,此行旅伴足足小我20歲以上,甚至出發前,和忘年妹還只是點頭之交,談話次數掐指可數,常態預測,這種相處的「窒息程度」勝過和全然陌生的人同行,因為必然存在「客套指數」的摸索等待。










金邊回吳哥窟途中by pin.apple 吃完豐盛的早餐就要回台灣

不過,好的旅點選擇是成功的一半,因為吳哥窟是定點式的旅行,至少減少了點與點間「移動」可能造成的摩擦,不過七天我們還是挺忙的,換了3間民宿,但都在方園可數的範圍內,其中一天半旅伴還跑去金邊。

怎也沒想到回國後,和這個20出頭的年輕人竟然愈混愈熟,成為生活中「惠我良多」(尤其是電腦和體力方面的活兒)的忘年交。

陳小姐,別懷疑,就是你


這個禮拜已經在東海書苑「牽拖」兩晚了,
照目前的進度,可能還要有一整天要「彼此敦促」,但還是要勉力而行,這樣旅行的期待,才更具誘惑力以及推力(或拉力?)。

8/27/2007

滿園風雨只有我們的假期

「漾」的內部陳設

817日(週五)原預定帶潔到花蓮,
國小的最後一個暑假,趕在
國中開學前去happy

結果「聖帕颱風」來攪局,難得的假期,我們決定執意前進,

只不過從花蓮改到北投洗溫泉

8/26/2007

存在的我‧不存在的空間

一日遊tour領隊,心焦地問我:
「Where is your daughter?」
他口中的 daughter,
是小我兩歲的旅伴--
下車時賞他兩個白眼。
2000年11月18日和友人到尼泊爾旅行,回來後因加洗照片沒法立刻拿到,聽到要再等幾天,心情竟然若有所失。

之後,對這樣的心情,突然覺得有點好笑。中年了,走了之後,誰還會記得你、懷念你?那時剛好看完鹿野忠雄的「山雲蕃人」,不知為何就有紀錄的念頭,想為這些照片留下文字記憶,再次和友人分享共有的記憶。

無所謂記不記得,不斷有東西在流失,想寫就寫,想記究記,也不喜編年式的規矩,我願像是與過去隨機對話,像在老榕寄樹下,有空進來喝杯水聊聊天,想到哪說到哪;有人看、沒人看,也不重要,橫豎沒電腦之前,也只有自己在看,或是根本也不太有機會回頭看。

這個blog空間根本不存在,因我敲下鍵盤而有了對我自己而言的些許意義,但它是脆弱的存在,可以預知的是,它會在某個無法預知的時刻,突然消失或就此停止。

8/25/2007

2213快回座,電影要開演了

2213是我成為八又二分之一非觀點會員的編號,一個租借藝術電影的據點,
九年前初遇,還來不及投入,它就消失了, 而我也在異地生活的調適中,離電影愈來愈遠……。

8/20/2007

失落的記憶˙「霧中風景」











Peruia的霧說來就來 奇旺的霧

尼泊爾的霧

隱藏在電腦空間一處無人為意的角落,我發現1997年2月20日,看完「霧中風景」的心得,安哲羅普洛斯導演,不想做任何更動,以下就是那時的紀錄。

8/19/2007

看看這樣的美術設計—義大利觀視(1)

沉浸在晨霧中的Peruia

喜歡旅途的夜晚,梳洗就緒,躺在床上拿起遙控器,開始展開探索。
聽不懂的語言、看不懂的事件,但逃不過的喜、怒、哀、樂。
此時,我不得再度膜拜「數位相機」,因著數位相機的隨機紀錄,
讓我再度體會攝影的樂趣,但又不受影像的控制。

在異地看電視,視覺及情感都很直接,
不管我白日看了什麼,
電視裡的「當地人」透過廣告、戲劇、新聞,
告訴我一個不同於白日所見的「當地人」。










Peruia的夜晚,
一開始吸引我的是這個節目的舞台設計,
繽紛又透明的設計,
完全不同於國內的電視,
一個國家市民的美學素養,
從大眾媒體的視覺即可虧見。
在美術設計之後,我的相機就一直沒停下來,
節目很有趣,好像是透過情境設計,來問小朋友的問題,
這些學齡前的小孩,一個個簡直可愛到不行,
有人小鬼大、有天真爛漫,每一個鏡頭都捨不得放棄。



















8/14/2007

很自然就熟識了


素琴出書了!

「法蘭西時光」是她和四個朋友的法國之旅,這是她的第二本書,如果沒記錯,出遊法國應該比第一本書「漫遊陽光西班牙」來得早,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我們第一次見面,她的法國旅伴也都同席,雖是首次見面,卻已如相交已久的好友。在此之前,我們只是虛擬網路空間的交換旅遊資訊的網友。

素琴從我在旅遊討論區關於葡萄牙的訊息尋找而來,最後我們雖未能同行,但緣於共同的旅行興趣,很自然就熟識了,這似乎是喜歡旅行的人的特質。

初識時,原以為只是個愛旅行的人,沒想到她的旅行是伴隨著揮灑的彩筆,也很「小人」地以為就如同我兒戲般帶著素描本打發時間,沒想到她竟然是位開過畫展的專業,最後,更令我驚奇的是,她的正職是反差極大工研院研究員。

素琴的旅程中的水彩描繪,總能那麼適切地捕捉到當下空間的氛圍,當你定定地望著扉頁的繪畫,時間彷彿也跟著凍結,至於文字,是溫暖的,深切的。

歡迎你來認識我這位溫暖的朋友-----
典型上班族的生活旅行家
工程背景的繪畫與文字創作者
來自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的研究員
學化學卻是玩電機
拿畫筆又是寫創意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裡
總是能抓住機會快樂作夢去
現在的工作:節約能源技術研究
過去的繪畫展出:國內外西畫個展及聯展多次
曾經出版的書:《慢遊陽光西班牙》
未來的夢想:認識更多的美麗世界
------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介紹


素琴的部落格,有更多生活以及旅行的感動。
http://www.wretch.cc/blog/huangsuchin
素琴的水彩畫,羨慕。

羊眼人生

黃昏經過青海路、文心路口,紅綠燈停下等候,一旁7-11店門前發現這個景象!

一隻羊!

下班時分,人車聲喧囂的時刻,下著微雨,所有機車騎士都像右看,不可置信地看著這一幕!

這隻羊口鼻被罩著,看起來挺凶悍的,一地「藥丸」,敢情在這已待了一陣子。

這羊是什麼身分?

寵物?食物?


這麼奇異的景象,在太原路上也看過,

那是一隻豬!

一隻肥到無法想像的「巨豬」!

綠燈亮起,主人牽著牠幾乎要拖地的身軀,危顫顫地晃動著過馬路,

然後令人失聲大笑的景象出現,

巨豬走到一半不走了,急得主人在馬路中央猛力拉扯著。


說到肥,曾在位於市民廣場旁一家畫廊櫥窗看過有趣的展示,

大理石雕塑出的圓滾滾身軀,如動物般四肢著地,

不知創作者的原意,但看起來很愉悅,令人想親近。

我是個極懶散的人,連自己都懶得照顧,常常想不透這些對寵物付出全心照顧的人,

我真的敬佩。

8/05/2007

夏天過去了


11年前的草稿,
那時的立誓,
已經都放下了,
沒有想要成為甚麼的自我追尋,
但依舊有新的矛盾,
矛盾於
不該這麼無為啊。

--------------------------------

夏天來了,


剛經臥層過


要有自己的生活,

出來的才有自己的東西

無須預支成熟世故
人生諸多經驗
讓他自然在該來的時候來
強說愁





Last Order


這個夏天告別出奇的多。

是永久的告別,
告別的訊息出現在早餐的桌面上,
這些人與我沒有直接關係,
但在久遠得已經泛黃的記憶裡,
他們曾經時刻存在我的生活裡。


楊德昌,他早在地理空間上已經離去,但隔著海總是等待且關注著他時斷時續的影像發展,獲得坎城影展導演獎的「一一」,終究無緣在台灣得見,隨著6月29日的辭世,也就跟著塵封—在心底。

柏格曼,不管懂與不懂,當時幾乎看完所有他的電影,片名取得那麼好,由不得你不升起崇敬之情。一直以來,不懂西方人面對死亡為何那麼冷靜,彷如完成儀式般,「死亡」,應該是在一段時間之後,慢慢從他的影像之中咀嚼出來的味道吧!7月30,楊德昌之後,柏格曼也走了,不過,享年89歲。

安東尼奧尼,他的電影看得不多,但與他同時崛起的義大利電影,卻也未曾錯過多少,7月31日,在柏格曼之後,安東尼奧尼也走了,享年95歲。

可以預期的未來,我曾經熟悉的人物,终將依序告別歸於塵土,用死亡為某個時代畫下句點,這之中我們都將難以倖免。這些曾經舉足輕重的導演連續向我們說再見時,不知為何想起「Last Order」這句子,那是超級星光大道最後決賽林宥嘉選唱陳奕迅的歌,說一個男人在酒吧的「Last Order」,我不知在英語世界是否適用在面對死亡,很難吧!死神總是突如其來,就算預知,又能奈何,也許漠視,更能歡顏已對。

同樣在七月,在報紙及電視上看到報導Fred的消息,Fred生病前後斷續上過他的英文課,認真熱誠,記得在醫院裡他曾說過,只要可以,將選擇繼續上課,不待在病床上。後來不再上課,也斷了消息,沒想到竟在電視上得到持續的訊息,也許已預知死亡,但很高興在這一刻,看到Fred身旁有摯愛以及學生們環繞的祝福,誰知道呢,在我們無法探知的神秘處,也許有另一股抗衡的力量在滋生。

無所不在的小宇宙

我為你的舉止著迷
我想彌補你的慾望。
死亡就這樣輕輕過去了。

07/04/26 侯孝賢 咖啡時光

07/09/05 未婚妻的漫長等待

「人從來沒有過真正的獨立,人們透過互相觀察、監視、影響…..
------p28 貢布羅維奇<費爾迪杜凱>

8/02/2007

你家是什麼顏色--義大利(3)


阿城說:
整個義大利就是一種遺產轟炸,每天躺下去腦袋裡轟轟的,好像睡在米蘭火車站」。
這話不假,從米蘭火車站出來,那沿途的畫作,都令人不自主地360度轉向,下意識地唯恐漏掉什麼。

「不可以這樣。」
我告訴自己,文字不是唯一認識城市的方法,而且,我是來旅行的,不是嗎?在可以的選項內,我情願以一知半解的輕鬆方式,給「可能」更多的空間。

威尼斯附近的小島,多數人知道比較大、以製作玻璃文明的Murano,相較之下,Burano名氣似乎小了些。轉到Burano前,不知這是個啥島,所以第一眼看到幾棟有顏色的房子,有點不可思議地拍個不停,等走得更深入時,才發現更繽紛的色彩,興奮之心整個從心深處蹦發出來,怎麼會是這樣?!

書裡有歷史,我懶得看,但記得一段不知哪來的敘述,這小漁村的顏色是為了出海返家的船隻而漆,讓漁人在返航進入水道前,能很快地從顏色認出自己甜蜜、溫暖的家。
對於這個小漁村,我一直有個未解的疑問,到底誰來決定該漆什麼顏色的家?

8/01/2007

小小策展人乖乖

「策展人」,好大一個頭銜,但加上「小小」二字,依多年的「小人」心態,已經確見是一場 陪小朋友玩耍的活動,小弟一家子報名北美館「我也是博物館小小策展人親子工作坊」,順便邀為姐的我,想當然爾,是幫忙帶小孩囉。

報名說與「法國龐畢度中心合作推 出兒童教育展,特別規劃「國際兒童藝術節」,邀請臺北市立美術館與義大利里沃利當代美術館(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of Castello di Rivoli)、伊斯坦堡現代美術館(Modern Art Museum of Istanbul)同步舉辦親子活動」原以為會有藝術家一旁指導,結果不然,藝術氣質雖無增長,但美術館空間的氛圍終究還是不一樣。

活動給了大小不一的幾個紙箱,紅、黃、綠三色膠帶及一把剪刀,然後就要我們依帶來不用的玩具思考主題,原來這樣就開始「策展」,望著乖乖帶來不到10件的玩具,且多為車輛及槍枝的小男孩玩具,三個陪玩的大人你看我、我看你,腦袋「空白」了幾分鐘後,決定跟著感覺走,當長型的紙箱立起來後,放上麥克風,耶!這就是塔台了—機場的概念也就此延伸。

老實說,機場放車、飛機都沒問題,可是…Kiroro、小盆栽、貼有大家恭喜的小燈籠,還有一把好大的槍怎麼處理?最後,這把槍成為「Johnson Airport」的大門,把Kiroro放在小盆栽裡,就是「JohnsonLand」,幾個紙箱就是「飯店」和「國際旅館」,很寒酸但具體而微的機場就此克難完成,而且竟然就在展示場的最顯眼入口處!

這趟回台北,特意從火車站沿中山北路走到美術館,這條路是記憶深處非常重要的畫面,我人生的重要階段日日由此經過,國賓飯店、台泥大樓、大同公司、圓山,記憶由此延伸淡水、北投、陽明山、內湖,很多眼淚、歡笑、青澀,當時的世界末日,現在看來已經淡得只剩「想不起來」的表情。

猜猜它將消失於何時--河南、中港路口

那是一個清晨雨後,這棟建築位於車水馬龍的台中港路一旁,我騎腳踏車經過,準備到公園試圖跑個兩圈,然後阿Q地認為可以立即消去三層的小肚,等紅綠燈時發現對街的塗鴉,原來這棟建築已經空置這麼久,久到這些藝術家又找到可以發揮的空間。

旅行中的閱讀—西班牙(1)

素琴的水彩,巴塞隆納舊港清晨。
除了資訊外,帶一本不重但內容耐讀的書,是旅程中很重要的必備事情之一。

1997年西班牙,一趟不確定的行程,讓我有更多時間坐在租車上一頁一頁翻閱新潮文庫出版的《世界名片百選》,並且寫下註記心得,回程抵達中正機場前20分鐘,不多不少,剛好看完第50部,詹姆斯狄恩飾演的「天倫夢覺」。
今晚無意中翻到這本書,扉頁空白處寫著:

若干年後,若有人從舊書攤中以幾十塊錢購得,

買這樣一本書的會是怎樣的一個人?是像我一樣愛電影嗎?

這本書當初只因為湊100元三本而買,未曾想過會真正去閱讀。

'當他(她)買到這本書,

看到書中我真實的亂七八糟的心情,會如何想我?
寫到這些,發現充滿電影感的人生偶遇

當初真沒想到會如此認真地閱讀它,

而是在旅行阿姆斯特丹、西班牙途中。

隨著一篇篇電影課上的名作出現,心中真是感激,

如同本書第一部電影「忍無可忍」,
真的,忍無可忍找了快空白寫了這些心情。

百部電影內容從1916年無聲片開始到1973年,每部電影以2—4頁的篇幅介紹,
也許因著這本關於電影的書,旅程一開始即存在著不確定的奇幻之感,完全失去時間感,
我們的車,彷彿永遠開不到巴塞隆納。
巴塞隆納午後,找尋畢卡索博物館途中